0311-89867923
您当前的位置 : 创意工厂 >> 冀录者

【身边的劳模•学习的榜样⑥】高会民:高压线上作业的发明家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艺萌 刘澜澜  2020-12-01 14:15:21
分享:

  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刘澜澜 通讯员 李榕榕

  【人物档案

  高会民,男,汉族,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检修分公司)输电运检室输电检修二班班长,高压带电检修高级技师。多年的努力使他从一名普通的线路工人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能工巧匠、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国网工匠、能源化工大国工匠、中国电力设备部大工匠。同时还是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国网劳模工作室示范点及河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高会民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国网公司优秀(技能)专家。2020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人物故事

  有人说,高压电是凶悍的“老虎”,带电作业是“虎口拔牙”,干这行就得胆大心细。但高会民说,“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掌握了科技手段,这只‘电老虎’同样可以驯服。”

  离地20多米的高空,22万伏高压带电作业,在外人看来,每一次都是出生入死的考验,但在高会民眼里,却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

  高会民在工作室研究输电线路检修。长城网记者 刘澜澜 摄

  1994年从海军部队退伍后,高会民在输电线路检修岗位上一干就是24年。他笑称自己这辈子只干过两种工作,却有着“翻天覆地”的转变——从百米水下到百米高空的输电线路上,并且都是高风险行业。他亲历过战友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危急时刻,深深地懂得设备安全对于生命而言意味着什么。

  “第一次爬上高压线,最大的感觉就是害怕。”那次是一条线路上的防震锤位置偏移,需要工人爬上电线把它拽回原位。高会民见防震锤离高架塔也就2米左右,心想自己1.8米的身高,趴在线上再往前蹭一点就够了。可是一上塔,他就傻眼了。

  电线离地面30来米,光是这高度就让高会民心慌,更别说趴在线上挪动了。他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最后还是班长帮忙完成了任务。“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执着的高会民坚持留在塔上观察班长的操作,“这是自己的工作,必须要面对,因为没人能帮你。”

  高会民正在接受记者采访。长城网记者 刘澜澜 摄

  真正激发高会民开始技术创新的是一次极其危急的抢修。2004年初夏,秦皇岛海港区五里台附近一条重要高压线路出现导线断股故障。这条高压线横跨铁路,承担着全市的主要供电任务,220千伏和110千伏组成的高压线一旦断裂,垂掉到铁路上,后果不堪设想。

  “那次有将近50名维修工参与抢修。我们4个人上去后发现,断裂的不是一处,而是三处。”45米高的电线,工人要抓着软梯一点点爬上去,踩在软梯上作业,空中没有着力点,缠导线使不上劲儿。从早上5点到中午11点,高会民只修好了一处断裂点,实在太累了,干一会儿活,手就没劲了。工具用着不顺手,让每个工友都很着急。从线上下来,高会民心想,这么干活可不行,必须想办法解决。

  “回想起来,我最开始是为了自己安全,为了同事安全去创新的。”高会民说。

  从那以后,高会民开始构思解决方案,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高会民和工友们终于研制出了高压带电作业修补导线滑动平梯,检修人员可以坐在平梯上作业,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更重要的是,还让大家多了一道安全屏障。

  感受到创新果实的香甜后,高会民更加专注于在高空作业的巧思妙想上。

  2017年,高会民和同事到北戴河区崔庄村检修电线,发现南戴发线17号高压耐张塔上有一个直径50厘米左右的喜鹊窝,两个耐张塔之间的高压线上缠绕着一只风筝。穿戴好安全设备后,高会民爬上24米高的塔顶,两分钟就拆掉了鸟窝。他把一套类似风筝却有两只 “螃蟹钳子”的铁质装置,挂在缠有风筝的电线上,装置上两条绝缘绳引到下面。地面上,同事横向拉动绝缘绳,拖着装置走过200米后滑过风筝,装置上的刀片割断了风筝线,风筝瞬间飘落下来。高会民说,使用这一装置在地面上即可清除电线上的异物,不用停电,省时省力。该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还填补了导电线异物清除无专用器具国内空白。

  高会民在工作室研究输电线路检修。长城网记者 刘澜澜 摄

  像这样的小发明一个接着一个,没经历过专业学习的他,却通过20多年的创新,拥有了50多项创新成果,2020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高会民总是不安居于现状,不光想的是自己如何创新,而是如何发挥团队精神,他在职工创新创效孵化基地创建了“高会民创新工作室”,他将作业现场搬进工作室中,以研讨、制作、实验为一体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风格,带领更多的年轻人,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高会民在工作室研究输电线路检修。长城网记者 刘澜澜 摄

  许多人把“高会民创新工作室”叫做“草根团队”,因为35名成员以一线工人为主。这个“草根团队”也因为传承学习的特质,成了名副其实的输电人才冶金炉,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复员军人进来后,不过几年就成为技能人才、专业人才。

  有人说,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响当当的技能专家,老高干活有门道。高会民则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在一线岗位上搞发明,是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啃骨头”。

  

关键词:高压电,高会民,冀北电力责任编辑:张琳